三和管桩多年来管桩生产规模均位于行业前列:2023上半年总营收高达33.05亿元

一、行业发展情况

2023年上半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同比负增长。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累计7678.85亿元,同比减少9.8%;利润总额累计185.54亿元,同比减少16.18%。预制混凝土桩累计产量先抑后扬,从3月开始出现增长,致使1-6月全国预制混凝土桩累计产量2.17亿米,同比增长7.5%。

在此基础上,国务院印发了《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为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新的发展格局下,新的历史机遇下,加快绿色低碳、安全智能发展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历史潮流。

二、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广东三和管桩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中的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公司管桩产品凭借行业领先的质量标准以及生产工艺,主要生产的产品为外径300mm~1000mm,多种型号、长度的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广泛应用于工业厂房等诸多领域用途基本涵盖了我国所有建筑工程的基础施工,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建筑桩基础材料之一。

2023上半年广东三和管桩股份有限公司各地区营收数据

2023上半年广东三和管桩股份有限公司 各地区营收数据

实现桩类产品产量2055.54万米,较上年同期增加了41.53% ;桩类产品销量2069.54万米,较上年同期增加43.31%;营业收入33.0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了23.3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5516.7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了109.81%。其财务数据如下:

单位:亿元

2023上半年

2022上半年

同比增减

营业收入

33.05

26.79

23.35%

销售费用

0.96

0.69

38.30%

管理费用

0.91

0.93

-2.31%

财务费用

0.35

0.30

13.79%

研发投入

0.23

0.20

15.61%

三、市场地位

公司分别在广东、江苏、浙江、福建、湖南、湖北、辽宁、山东、山西、安徽等省份有了18个生产基地,并建立完备配套运输网络,正在推进泰州三和、湖州三和、惠州新型建材基地建设,产品覆盖国内大部分省市地区。国内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企业根据综合竞争实力和品牌影响力的差异,已经形成了阶梯化竞争格局。

综上所述,截至2022年度,公司连续十年产量排名行业第二。第一梯队企业以本公司、建华建材有限公司为主。

四、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1、国家产业政策的引导和支持

随着国家制定“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战略以及国家节能环保政策的进一步实施,绿色制造、清洁能源已成为各行各业的共识,公司生产的产品无论是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还是预制构件,均为节能环保产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发展方向。

2、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增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5%;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稳步回升,同比增长3.8%;分产业看:
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 8.9%。其中,采矿业投资增长0.8%,制造业投资增长6.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27.0%。

第三产业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2%。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于建筑行业,为市场需求释放奠定了基础。

五、核心竞争力分析

1、品牌优势

产品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为中国中铁、中国核建、中国电建、中国建筑、宝山钢铁等国内众多知名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三和”品牌产品受到客户的肯定。

2、技术优势

公司的“新型PHC管桩余浆循环使用方法”发明专利大大降低了余浆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同时还可节约胶凝材料用量,降低生产成本,为整个行业的生产环境和环保要求做出了较大贡献。

共拥有专利208项,其中发明专利33项,实用新型专利162项,外观设计专利13项。此外,2023年2月被广东省建筑材料行业协会评为“2018-2022年度广东省建材行业科技创新优秀企业”。

3、规模优势

公司已有18个管桩生产基地,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管桩生产企业之一。业务覆盖相关地区都有独立的营销团队和配套的物流配送体系。未来将执行“技术三和、品质三和、绿色三和”的发展战略,进一步增强公司规模优势,扩大公司市场占有率。

数据源自:贝哲斯根据公开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