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华新材保持在胶粘材料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其营收在2023年达到15.59亿元
一、业务情况
上海晶华胶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定位“中国最具创新和服务能力的胶粘解决方案专家”。主营业务涵盖各类工业胶粘材料、电子胶粘材料以及特种纸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单位:亿元
科目 |
2023年 |
2022年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1.48 |
1.92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1.56 |
-1.30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1.17 |
-0.97 |
此外,公司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参与制定了“TPU隐形车衣团体标准”、“汽车改装用改色膜团体标准”、“生物降解压敏胶和胶带团体标准”。
2023年上海晶华胶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收入情况(亿元)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持续深耕行业,铸就品牌竞争力
工业胶粘材料方面,公司的美纹纸胶粘材料、和纸胶粘材料位居国内市场前三;电子胶粘材料方面,导热导电、阻燃、动力电池用胶粘材料位居行业龙头地位。
截止当前,有多项荣誉和认证,包括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企业、5G商用产业联盟优秀民族品牌等。并拥有大量优质客户群体,市场遍布70多个国家,其终端客户包括宁德时代、中航锂电、力神电池、宇通客车、京东方、OPPO等。
2、产能行业领先,规模化优势不断
在江苏、安徽、浙江、四川、广东均设有制造基地。其中,四川晶华为自有资金投入新建的智能化工厂,未来主要承担工业类产品的生产;并将投资建设“年产8600万平方米电子材料技改项目”,该项目将由两大类产品组成:一是年产5700万平方米电子胶粘材料,产品将主要应用于3C电子产品、动力电池、汽车和家电领域;二是年产2900万平方米电子光学材料,产品将用于触控显示、汽车、新能源、消费电子领域。这两大类产品都是对公司现有产品的扩产。
未来江苏晶华将拥有的设计产能为年产2500万平方米光学胶膜材料、年产10000万平方米电子级别胶粘材料、年产1500万平方米TPU车衣膜及汽车窗膜以及年产5万吨化学新材料的生产能力。
3、研发实力强劲
公司研发费用0.55亿元,较去年增加16.88%,并在上海、苏州、深圳等地设立研发中心,拥有200多套先进设备仪器,并已积累了73项专利,掌握了22项核心技术,如高分子空间结构的设计和交联结构设计,交联密度控制,极性控制,双固化系统,多层精密涂布技术,多层复合技术等。
同时,在OCA产品上取得了热本体聚合,UV本体聚合,溶液聚合等聚合技术,在全贴合OCA,盲孔OCA,可折叠OCA以及车载OCA实现了技术突破,显示了公司在高端产品研发上的能力。
此外与大专院校的科研交流合作,目前已与复旦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科院等高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平台,同时公司也积极走访了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高校,创建更多的校企合作机会。
三、主要经营情况
实现营业收入15.5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0.23%;本期毛利率为16.35%,较上年同期增加2.58个百分点;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0.5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72.76%,2023年主营业务收入较2022年增长10.21%,毛利率基本上持平。
数据源自:贝哲斯根据公开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