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一季度娄底市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8.5%,比上年同期提高0.3%
一、新兴动能积蓄成势
产业结构加快转型。一季度,娄底市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8.5%,比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6.9%;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比重达到41.5%,比上年同期提高6.3个百分点;规上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占全部规上服务业的比重达72.8%,比上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与转型升级密切相关的工业技改投资增长37.3%,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32.1%,比上年同期提高6.9个百分点。新旧动能加快转换。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2.3%,拉动全部规上工业增长8.2个百分点;1-2月全市现代服务业企业实现营收同比增长14.1%,分别快于上年全年和上年同期0.8、8.1个百分点,其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48.5%;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60%。“两业融合”扎实推进,新打造智能制造企业42家、智能制造生产线(车间)50条(个)、智能制造工位456个。产业生态加快集聚。一季度全市“材料谷”聚集规上企业516家,增加值同比增长11.0%。新引进“三电”产业项目12个,总投资25.65亿元;举办钛材料(娄底)全产业链招商项目集体签约活动,签约项目57个,总金额423.55亿元。10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增加值同比增长11.0%,其中钢铁新材和工程机械“两大产业”增加值增长11.7%。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1.8%,占规上工业比重达77.6%。
二、市场活力持续释放
截至3月末,全市新设经营主体8338户,同比增长11.3%,其中新设企业3239户,增长43.2%;涉税企业6.28万户,增长10.7%。民营经济活力增强。民间投资增长11.5%,比上年全年加快10.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增加值增长13.0%,快于全部规模工业2.7个百分点;3月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3%,居全省第1位,其中制造业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分别增长53.9%、14.4%、14.2%。质量效益明显改善。1-2月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3.6%,分别高于全省和上年全年7.9和11.3个百分点;规模服务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6.1%,比上年全年加快8.4个百分点;全市入库全口径税收增长6.2%,其中工业税收增长59.8%。
2025年3月末 | 余额增长(%) |
金融机构各项贷款 | 14.3 |
其中制造业贷款 | 53.9 |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 | 14.4 |
普惠小微贷款 | 14.2 |
三、民生福祉稳步改善
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开展返岗复工促就业“春风行动”,一季度全市城镇新增就业998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4万人。CPI同比下降0.8%,其中食品价格上涨0.7%;八大类商品“4涨3跌1持平”;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和购进价格指数降幅收窄。居民收入“跑赢”GDP。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38元,增长6.5%,快于经济增速0.4个百分点。其中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5.2%、6.1%;城乡居民收入比值缩小为1.91:1,比上年同期缩小0.02个百分点。民生实事稳步推进。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民生支出同比增长7.2%,占全部财政支出的比重为75.3%,比上年同期提高2.8个百分点,其中卫生健康、农林水、就业补助等重点领域支出分别增长20.3%、13.4%、13.3%。10件55项省定重点民生实事项目中48项指标达到序时进度。
2025年一季度娄底市民生支出同比增长及占比情况
数据源自国家统计局、贝哲斯根据公开资料整理